科室宣教
科室宣教
【合理用药】中草药的煎法

作者:肾内科 来源: 发布时间:2024/8/14 10:43:26

汤药是中医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剂型,汤药的煎煮方法对药效影响最大。历代医家都颇为重视。《医学源流论》说:“煎药之法,最宜深讲,药之效不效,全在乎此。”

一、容器选择

煎药用具的合适选择,可确保药物的有效成分。通常以带盖的陶瓷砂锅、瓦罐为主。因为此类容器不易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,且导热性能缓和,受热均匀。此外,搪瓷类、玻璃器皿、不锈钢容器也可用于煎药,其优点是性质稳定,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,不足之处是传热较快,不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,且散热较快,怕碰击。煎煮中药禁忌铁、锡、铜、铝,因为此类容器易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,对人体产生副作用,从而影响疗效。

二、用水要求

水质要求:古代—般把煎药用水分为两类

天水类(污水、雨水、雪水)和地水类(河水、江水、井水),并认为天水类的水质优于地水类。现在煎药,除特殊规定外,一般以水质纯净、矿物质少为极佳。

水量要求:煎药的水量一般是应根据药物的性质、吸水量的大小、煎煮时间、治疗所需药量等因素决定。一般汤剂水煎两次,药中70%~80%的有效成分已被煎出,故临床常采用第一煎加水至漫过药面3~4厘米,第二煎加水至漫过药面2厘米;约30克药用水200-300毫升为宜。水应一次加足,不要中途加水,更加不能把药煎千之后重新加水,药煎糊之后就不能服用。

三、泡药

煎药前,宜用凉水泡药,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。一般来说,复方汤剂浸泡30-60分钟;以根茎、果实、种子类为主的,浸泡60分钟;以花叶草类为主的,浸泡20-30分钟。

四、煎药

1)火候  煎药的火候有文火与武火之分,文火即指小火慢煎,武火即指大火急煎。一般先用大火,待水沸之后改用小火,防止水分迅速蒸发而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。

2)时间  煎药的时间一般以药物煮沸之后开始计算。煎药时不宜频频揭开锅盖,以免有效成分的挥发。各类药物的煎煮时间与火候,应该根据药物性能及功用而定。比如解表药、清热药宜武火快煎,以防药性挥发,头煎10-15分钟,二煎10分钟。滋补调理药宜煮沸后文火缓煎,头煎40-60分钟,二煎30分钟。

五、取药

    用纱布将药液滤过或绞渣取汁。每剂药各煎的总取汁量为250毫左右,儿童减半。

热点新闻